【軍傳媒/軍事科技】近期缺乏彈藥的烏克蘭軍隊手上,出現了美國製造的M768A1 60公釐口徑的迫擊砲彈,彈頭內含360 克 PAX-21 炸藥(RDX、二硝基苯甲醚和高氯酸銨);出現美援迫擊砲彈不稀奇,畢竟60公釐口徑不算大,體積小庫存多運送容易,但是搭配的M734引信就比較少見。
近炸引信是一種當爆炸裝置接近目標一定距離時自動引爆的引信,最早用於二次大戰美軍的防空砲上,當時使用無線電裝置在接近飛機時觸發散佈大量彈片,將命中飛機的機率提高約10倍,大幅提高防空砲攔截成功率。
M734引信是二次大戰近炸引信的改良版,M734引信是美軍研發的一種先進的電子/機械引信,用於提高迫擊砲彈的效能和靈活性。M734引信允許砲彈在不同的高度和情況下引爆,從而適應多樣化的戰場需求。

M734引信是由幾個主要部分組成:
- 多普勒雷達測距儀:這是M734引信的關鍵部分,它利用多普勒效應來測量目標的距離和速度,從而確定最佳引爆時機。
- 電子慣性開關:這是一種感應撞擊的裝置,當地雷與目標接觸時觸發引爆。
- 機械引信:帶有延遲功能,確保在特定條件下引爆砲彈。
M734引信的引爆模式共有4種
- 接近引爆(PRX,Proximity)模式:當砲彈接近地面1-4米(3-13英尺)時引爆,適用於空中爆炸,對敵方人員和輕裝備造成最大傷害。
- 近地面爆炸(Near Surface Burst,NSB)模式:當砲彈在接近地面0-1米(0-3英尺)時引爆,用於對抗敵方掩體或地面部隊。
- 撞擊引爆(Impact,IMP)模式:砲彈在與目標直接接觸時引爆,適用於精確打擊。
- 延遲(Delay,DLY)模式:引爆有0.05秒的延遲,允許彈頭穿透輕型掩蔽或在地下特定深度引爆以破壞地底坑道或建築結構。
PRX、NSB、以及IMP模式都是採用電子引信,只有DLY模式是純機械引信,在戰場上,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旋轉引信上半部來手動選擇不同的引爆模式操作也很直覺易懂,只要轉動引信直到所需模式的標記對齊指示線就可以。
砲彈發射出去後,如果選定的引爆模式失效無法作動,M734引信的電子系統將自動切換到下一個模式,確保引爆的可靠性,若前三種電子引信都失效,最後一種機械式引信也會確保砲彈爆炸。
烏克蘭由於炮彈數量不足,利用先進引信可以將每發炮彈發揮最大效能與殺傷力,空炸引信更是開闊地步兵的殺手,對戰壕內的士兵也有一定程度的威脅及殺傷力,很適合俄烏戰場的地形,未來戰場除了數量,精準度與效益也是武器優劣的評量標準。中科院幾年前曾經研發過一款計時引信,與M734的技術水準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