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看不見的威脅逐漸逼近,歐洲迅速反應值得借鏡

看不見的威脅逐漸逼近,歐洲迅速反應值得借鏡

by admin
24.5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4月初,一個疑似水下監聽設備的物體被沖上英國海岸,同時間英國的掃雷艇也在周邊海域發現多個可疑的水下監聽設備;英國國防部指出,在之前俄羅斯的間諜船「揚塔爾」號就曾在英國海域長時間活動,疑似是在收集情報並繪製英國關鍵水下基礎設施(如海底電纜)的詳細位置地圖。

​英國國防部對外公布,懷疑這些監聽設備是針對英國的「先鋒」級核潛艇,這些潛艇是英國僅存不多的海基核威懾力量,也是歐洲對抗、俄羅斯核武威脅的主幹之一。對此英國英國也部署水下監測設備防止俄羅斯水下無人挺進行破壞,同時加速無人水面水下監視載具的列裝,用以提早發現俄羅斯的侵擾。

除了針對英國,近年俄羅斯效法中國,對歐洲國家的灰色地帶侵擾大幅增加,尤其是在波羅的海的斷纜事件後,歐盟也迅速應對此種威脅,包括:

  • 對俄制裁增加:​歐盟於2024年12月通過第15輪對俄制裁,新增52艘船隻進入制裁名單,總數達79艘,旨在打擊俄羅斯透過「影子艦隊」規避石油出口限制的行為。
  • 12國聯合聲明:​2024年12月,德國、英國、波蘭、荷蘭、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等12國在塔林舉行的聯合遠征軍(JEF)峰會上達成共識,決定共同打擊和威懾俄羅斯的「影子艦隊」,防止其規避制裁並增加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的成本。 ​
  • 強化海事監管:​英國、丹麥、瑞典、波蘭、芬蘭和愛沙尼亞等國指示海事部門,要求通過重點海域的可疑船隻提供保險文件證明,以篩查涉嫌規避制裁的船隻。

2024年12月芬蘭與愛沙尼亞之間的Estlink 2電纜被「Eagle S」的油輪拖錨受損後,北歐各國加強對波羅的海海域的監控,提早發現俄羅斯影子艦隊的蹤跡,同時修改法律可以強勢應對例如扣押船隻等作為。

台灣反應遲鈍改進緩慢

台灣長年受中國相對應的海上灰色地帶侵擾,反應卻很慢,甚至有種消極的感覺,海巡署雖然建立了可以船隻預警名冊,同時強化雷達系統提升艦艇數量以應對,但在法規上交通部卻毫無作為,讓一線執法人員無法源依據可強勢執法。

而在監測方面,往往都是民間團體提出可以船隻數據,海巡署才表示有持續監控,但卻無法藉由修法在事前防範,只能被動等事情發生。在運用新科技上也未見改善,歐洲利用人工智慧AI有效監測俄羅斯影子艦隊,台灣海巡新採購的夜視設備卻連電腦都未接,據聞也未做系統串連,仍維持用人力通報。在應對海上侵擾這麼多年,台灣卻仍無有效辦法嚇阻相關行動,對比菲律賓敢強勢跟中國爭執,台灣是否逐漸落入中國「狼來了」陷阱?抑或是消極心態造成的怠惰?

如同上述羅列的問題,解決灰色地帶侵擾就是加強監控提早預防、建立備援系統與修復能量、加強法規與國際合作適切應對,這些需要規劃建置與模擬檢驗,台灣是否逐漸改善相關能力,從下一次的斷纜我們將可實際判別。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