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從去年2月24侵略烏克蘭開始,在進攻的戰術行動方面可以說是一團糟,損兵折將並丟失大量裝備,但俄羅斯在防守方面目前看來有模有樣,由於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利用大量雷區阻擋了烏克蘭的進攻,在7月初北約峰會前若烏克蘭無法有明顯突破成果,則將大大削弱北約繼續支援烏克蘭的信心。
俄軍在這次防守態勢,是採用俗稱”魔鬼的花園”多層次地雷防禦陣地,”魔鬼的花園”一詞來自二次大戰,隆美爾在北非阿拉曼為阻止英國蒙哥馬利將軍的攻擊而佈下的多層雷區,搭配反戰車砲及戰壕的防守陣地,雖然以結果論仍被英軍突破,但英軍在進攻時31軍跟10軍的戰車幾乎損失殆盡,不過靠著盟軍強大的補給能力迅速滿血復活,但這也證明在面對複雜雷區時的突破難度。

戰場換到了今日的烏克蘭,俄軍在防線佈置了大量的多樣地雷,先是增加了清除的難易度,加上擁有空優及電子戰,同時還有遠程火力的數量優勢,能早早利用無人機發現掃雷車輛或工兵人員的接近加以攻擊清除,造成烏軍反攻的大量損失,這兩天流出的影片是一名烏軍從裝甲車上剛下車,直接踩到地雷被炸斷腿,雖然該員保持意識清醒並為自己急救止血,由同袍拉回車上撤離,不過很明顯就是又一次的攻擊失敗,而這也是烏軍目前面臨的問題;

在面對多層次多種類雷區時,如果沒有空優、火砲壓制、電子訊息壓制、戰場防空等優勢時,進攻方很難有效清除雷區達成突破,但若是能將優勢集中於一處則仍有機會,例如昨日烏軍用排雷索連續清空攻擊路線的地雷,再以優勢兵力及火力壓制掃蕩,成功佔領俄軍防守戰壕並造成不小傷亡就是成功案例,但絕對不會是一般期望看到的勢如破竹直搗莫斯科。
回到自身,對岸也在關注俄烏戰爭現況,看西方裝備如何應對類似困難,台灣剛採購火山佈雷系統,未來攻台時解放軍也會碰到雷區,而如果國軍會戰場經營的話共軍面對的應該是更複雜的防禦縱深,國人絕不可輕忽俄烏戰爭帶來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