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外交國防委員】國安局局長今日到立法院備詢,同時對最近的情勢做相關的報告;中國最近的「兩會」中李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將國務院定性為維護習近平領導權威,貫徹黨中央決策,同時取消30年以來總理記者會慣例,在政治上,他們主要是重新定位了,國務院的角色,變成是在維護其領導,以及貫徹黨中央指示的1個執行者的角色,所以這讓國務院將來的角色跟功能會變成某種程度的限縮,那在經濟上主要是在唱響經濟光明論,特別是去推出所謂的中國現代化的模式,那也把未來的經濟施政的重點聚焦在新的生產力的推動。
另外國安局針對美國總統大選情勢分析就表示,我們不適合對友邦的內政發表任何意見,但是對於情報分析方面,蔡明彥局長表示目前看來拜登及川普在黨內皆無強勁的對手,預料都將能獲得兩黨的提名。針對許多委員質詢的美國大選結果,若川普上台是否會影響對台灣支援的力度,蔡明彥局長則認為雖然拜登與川普的外交政策不同,對烏克蘭的支援傾向也不同,但是兩者皆是中國為未來的重大競爭挑戰。


而對中國的兩會,中國持續用脅迫性的和平統一,加強力道,讓台灣對武統的路線有想像,達到其目的。像福建對台工作從第六順位排到第三順位,金廈兩岸的融合成為一個示範區,這種壓拉的手段成為常態。且習是強人政治的風格,對自己的歷史定位重視,2027年中共建軍百年,因此需特別重視。
立委沈伯洋就提出,對中國來說,通過新法律加上執法管轄權的擴張,都是屬於他們低成本的選擇,我們的應對是什麼?另外相關單位是否能對有風險的個人或團體提出警告,讓國人更知道赴陸旅遊、經商、過境等相關的風險
國安局局長回覆,統戰跟輿論操作,在疫情後以輿論操作為多,兩會投入一兆的特別預算,是否會投入國安相關我們會特別關注。另外有可能今年5/1實施保守國家秘密法修正版本,適度揭露中共相關作法及提醒國人相關的旅遊、經商風險,目前遭受對案關押有10件,被海關留訊的有29個案子,但這些都是有通報的,當然加上未通報的實際案例會更多,我們會搜集相關資料
軍事恫嚇、資安攻擊、兩會投入一兆的特別預算,是否會投入國安相關會特別關注,聯合戰備警詢頻率約7-10天一次,7-10架戰機+3-4艘戰艦,會與國外與台灣的互動外交事件來操做,試圖分化台灣的輿論意見。

徐巧芯委員則是提到,海巡在金門事件發生後基層人員馬上提出詳細報告,有無上呈給總統?海巡署副署長張忠龍回覆,他們是提供摘要報告給蔡總統,徐委員則提出疑問,她有資料顯示當天包含署長、副署長、主任秘書、督察長等都有收到這份基層人員包含管制長、海域執行官等人製作且確認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當天事件是“雙方船隻因為碰撞而導致翻覆”
林楚茵委員則提出中國目前以各種方法分裂台灣內部對主權的維護,包含以通、惠、情促融,地方政府變成窗口?依法報備就可以?同時詢問國安單位對遠距投票的看法,
國安局長則回覆中國特別把議題轉移成管轄權,海警單位也跟進相關說法,虛無化我們的禁制水域,希望將台海變成內水化的政治操作,至於拉壓兩手策略,藉由施惠吸收台灣科技、人才、技術,目前提出金廈的通水通電通油,國安單位對民生合法的合作表示尊重,但會密切注意背後的意圖、相關的手法等。

至於遠距離投票,需謹慎審視資安的環節,是不是適合遠距離投票,有沒有資安的疑慮,另外根據我們的反滲透法對岸就是敵對國家,那在中國投票是否有受到脅迫,這也是需要仔細考量的。
週末在竹苗發生大陸漁船鐵殼船進入近海破壞漁民漁網捕撈事件,馬文君委員就提出質疑,為什麼當天我們沒有任何的應處,海巡副署長回答說明當天其實都有雷達監控,但是因為海象差風浪過大,我們的600噸巡防艇沒辦法像他們3000噸的漁船一樣,因此沒有出港驅逐。馬委員則表示這個原因實在無法接受,這情形不是首次,有可能會成為常態,我們不處理只會讓傷害擴大,海巡基層人員很辛苦,但是沒有給他們改變處理方式,這種就會是國安單位的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