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外交國防委員】立法院今天的國安匯報中,各委員對於中國的一些滲透行為紛紛對國家安全局局長蔡明彥提出質詢與建議。其中陳冠廷委員針對海軍海鋒大隊的洩密案提出質詢,直接點到一個重點,國防部長顧立雄週一在回覆媒體提問時回覆,部長強調「涉及機密必須查核,查核不過不得接觸」,如果該員有經過安全查核,那就表示這個安全查核是無效的,如果未經過查核,那就表示我們的查核有漏洞。

近年共諜案頗多,台灣幾乎「每月都有重大共諜案」,涵蓋陸、海、空軍及高層機構,甚至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在擔任外交部長時的秘書是共諜確定且被判刑,有沒有超過他查核層級的文件給他處理過?這八年來他僅做過一次國安會的安全查核,到外交部之後,他們就沒有再做安全查核。而洩密案與國外相比,美國每年約 1 件、英國 1–2 件、澳洲 2–3 件。立委陳冠廷就質疑,從國安會、外交部、憲兵到海軍海鋒大隊、學術單位,中國接觸我方滲透途徑愈加多樣化,共諜事件成長不代表偵防能力變強,也有可能是系統性滲透嚴重?

陳冠廷建議,由國安會統籌政風單位、調查局等相關部會,研擬「反情報接觸指引」,作為跨部門協作的作業依據。他強調,這不需要重新發明制度,而是要整合現有能量,補足制度之間的縫隙,確保第一線人員面對疑似滲透或情報接觸時,有清楚的行動準則可循。他以美國國防反情報與安全局(DCSA)發布的《Personal Contact / Suspicious Contact Reporting Guidelines》為例指出,美方透過制度化的通報與防範機制,讓公務人員與機構清楚了解如何辨識、應對可疑接觸,這樣的「制度設計」比單純強化偵辦更能有效提升整體安全韌性。台灣應參考國際做法,制定屬於自身體制的版本。


另外針對近期美國參議院通過要求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加上日媒又爆出台灣外交陷入困境,貿易協定陷入孤立的狀態,在川習會之前世界都在觀望;陳冠廷委員表示台灣跟美國之間的交流都不應成為大國外交的籌碼,台灣傳統上對於參眾議會有一定的交流與管道,對共和民主兩黨對台灣友善的議員都持續有交流,對於任何形式的共同軍演,希望國防部都能全力爭取參與,參與本身就是經驗的累積,參與本身就能了解自身的不足加以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