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疫情即將走入尾聲,雖然馬路上的人九成都維持戴口罩習慣,但相信在指揮中心4月法傳降級、5月解散指揮中心的規劃下,大家遲早會走入新的個人防疫階段,或許就從脫口罩恢復生活開始
這幾年我們靠社交距離、戴口罩作為保護手法,但未來減去口罩後除了社交距離更顯重要,其實還有一項能發揮極大作用的動作,明明很自然但卻不一定做得到確實,它就是「洗手」
戴口罩降低染疫風險是透過摀住口鼻,隔絕病毒藉氣融膠飛散再吸入口鼻,同時讓雙手不容易摸臉,降低接觸口鼻後把病毒吸入或吞下的機會,尤其大家對手機平板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更可能增加接觸性傳染的風險,因此失去防護時,洗手重要性就必須拉高,尤其這三年疫情可以發現,病毒在飛沫中能存活3個小時、硬紙板24小時、塑膠和不鏽鋼表面還長達2-3天,說明了它隨時都有可能被下一個人接觸帶走
其實手部清潔的概念源自19世紀產科醫師Semmelweis,他發現醫師不愛洗手,又常在解剖教學後直接回病房幫產婦內診,導致大量產婦因產褥熱死亡,於是提倡醫師洗手減少病毒傳播,可惜在神聖醫療年代,怪罪醫師的大不敬想法肯定不受歡迎,因此直到20世紀微生物學跟顯微鏡科技逐漸發達,大家才慢慢正視這個問題,綜觀台灣感控演進史,1987年成立感染症醫學會、1990年衛生署開始推動五年感染管制計畫、1993年成立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之後,才開始風行新概念:「醫院若不好好處理感控,會形成醫院人事物將汙染傳給病人,再傳給社區的環境途徑」
而小編則是在2011年進入VeryGood醫院感管中心工作,才真正學到感控觀念與洗手重要性,各位或許不知道,洗手雖然是醫療重要環節,但其實遲至2002年SARS爆發後才被多數人放在心裡並納入醫院評鑑,這可以從最近很夯的醫療劇 – 和平歸來 看到端倪,該劇第一集幾乎所有醫護人員都沒戴口罩,針對以上劇組也作出解釋:「這是為了反映時代現實,不戴口罩是想讓病人看清楚醫護人員的臉」,正巧小編的醫院職涯剛好邁入12年,還過半時間任職院級幕僚單位主辦過3次全院評鑑業務,算是看過一段醫院變革的老屁股了…對於橋牌社這段考究真是無比佩服啊,早年自我保護意識的確遠低於”直接服務病人的誠意”,甚至曾在某個時期醫界還萌生我們也是服務業的想法,別光說台灣,就算今天的歐美國家都還保留著「病人才要戴口罩」的觀念哩
話說這篇不是要跟大家講故事、訴說感控心酸血淚史,主要想告訴粉友們 – 洗手是絕對關鍵的做法,我們把時代回到SARS,當年防疫軍團 – 感控大將顏慕庸老師提出多項院內外防疫手法,針對院內疫情防堵設立三大方針:到院前分流、熱暖冷分區管制、節點洗手
而所謂「節點洗手」就是院內設立分區後,在各區出入口設酒精洗手點,就算有戴手套也要在脫除後洗手除汙,因為太多人認為穿防護衣可以保護全身,進而忽略洗手的重要,結果因為防護衣保護不完整等各種因素,導致雙手染污環境引發感染傳播,反之洗手可以移除感染源並中斷感染途徑,當時國軍松山及聯醫松德在一系列措施包括負壓隔離病房、嚴格管控醫院出入動線、污染分區、「節點洗手」後兩星期就有效控制醫護人員感染了
後來顏慕庸老師也多次提出:「進醫院前洗手是幫助國家(避免汙染醫院),出醫院後洗手是幫助自己(避免汙染被帶進家裡)」,洗手因此被公認是控制SARS關鍵步驟,醫界更開始制定洗手流程以及指標,像是洗手遵循率、正確步驟教育訓練等,而洗手遵循率也從SARS前的30%提高到SARS後的60~70%,但若無法濕洗手也可以用酒精乾洗手暫時代替,等有水的時候立刻再洗一次
那些年傳奇的三明治洗手法
看起來很玄,其實就是「事前事後都洗手」,大家可以套公式「洗手、事件、洗手」,而 “事件”就套入摸東西、進醫院、搭車等元素,藉由洗手來阻斷病毒傳播到下一個部位、地點,舉例來說在自家門口擺放乾洗手,洗完後再摸門把開門,維持家裡的最低汙染狀態,進家門之後再開水洗一次手
特別說明,雖然有些人已經養成戴手套出門或拿東西的習慣,但千萬別因此就覺得不用洗手喔,還是得透過清洗才能達到最大除染,尤其戴手套處亂摸反而會把病菌散播到各種環境
只是沖沖水,有洗就像沒洗
大多數人洗手都是在水龍頭底下沖幾秒搓一搓,如果你也是~不妨去上洗手教育訓練玩玩「手部確效劑」,它是一種螢光試劑,可以體驗洗手之後用螢光燈照射檢查,通常會有一半以上的人發現遺漏,而更多人是根本沒洗掉螢光劑
別慌!!!!!只要搭配洗手步驟、適當除汙工具(洗手乳、肥皂、消毒劑),除汙效果通常就能達到90%,小編教大家著名的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這不只對疫情有效,也對腸病毒、諾羅很有用喔
「內」搓揉手掌
「外」搓揉手背
「夾」搓揉指縫
「弓」搓揉指背與指節
「大」搓揉大姆指與虎口
「立」搓揉指尖
「完」沖水擦乾完成
方便的話,就盡量用肥皂或洗手乳,因為皂性分子有一面是厭水性可以結合病毒外層的脂肪套膜並將它破壞溶解,而另外一面的親水性會結合水分子把病毒帶走,但這個機制要20~30秒才能發揮,因此記得洗手除了仔細以外更要花點時間喔
防疫降級別害怕,重點是用正確的保護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