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可能沒聽過什麼卡西酮,只在文具店買過西卡紙,但你一定知道2016年富二代在知名酒店開趴,導致小模毒品過量致死的駭人案件,當時法醫在死者血液中就驗出高濃度甲基卡西酮
毒品好像離我們很遠,但其實,在你我不了解的世界裡,要取得甲基卡西酮可能跟你到文具店買西卡紙一樣容易喔,根據食藥署管制藥物通報前三名就是甲基卡西酮類及其合成物、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呢,毒品氾濫程度已經不是純樸年代想的那樣了,近期又發生模鐵開趴命案也被搜出這支毒品,跟大家一起來關切這個議題,給你個機會防範
在甲基卡西酮(Methcathinone)出現之前,這個世界上就有天然卡西酮(Cathinone)了,他存在恰特草(Khat)的莖葉還有花裡,這種植物主要分布於阿拉伯半島及東非,具有生物鹼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化學結構非常像大家熟悉的安非他命但多了「酮基」,最早在13世紀時被居民用來止飢或提神,但服用過量會引起體溫升高、胸悶痛、頻脈、肌肉麻木與僵硬、幻覺、暴力、心悸、血壓升高、痙攣、抽搐、低血鉀、瞳孔放大和視力模糊等副作用,如果使用者有心血管疾病則死亡率非常高
1928年有科學家嘗試製作麻黃素時,意外過度氧化原料反而生成甲基卡西酮,而這個新發現物質竟然比天然的成分效果更劇烈,以毒品工廠來說,當然想生產更有威力的產品…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現在聽到很多毒品都帶有「甲基」的原因,一直到2010年國際上突然出現浴鹽這種高致死性的毒品,並大量在年輕族群之間流行,仔細分析才發現裡面竟然也有甲基卡西酮
鑒於他具有高度合成特性,因此後來被俗稱「合成」卡西酮並被各國管制,而台灣也將他列為二級毒品,地下毒品製造商則因利於混用還方便逃避法律取締,而運用他合成到多種產品裡,最典型的就是毒咖啡包、毒奶茶、毒果汁、毒品加藥品

常見的合成卡西酮類毒品有四大類
第一類:單純提升強度增加效果
第二類:經化學改變增加甲基,俗稱喵喵的4-甲基甲基卡西酮、新喵喵4-甲基乙基卡西酮
第三類:加其他毒品模仿效果,像是加搖頭丸
第四類:藉由化學反應加入結構,以達到最大效果,像是在胺基插入物質使胺成為四級胺,轉變為3,4-亞甲基雙氧焦二異丁基MDPV的高致死性毒品,像是浴鹽
甲基卡西酮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危害性,即使單純與酒精混用也會造成嚴重心律不整,但在台灣更常被濫用成第二及第三類做法,像是混入咖啡包、奶茶包、軟糖,或是融合搖頭丸、一粒眠、K他命、安非他命、FM2、安眠藥等毒品 / 藥品,這也導致濫用者不只治療複雜性提高,甚至要找出急症原因的難度更高,而有濫用者異想天開想混合海洛因來降低興奮、體溫上升之類的副作用,殊不知一二級毒品混用後反而會導致死亡,例如併用安非他命會導致血清素大量聚集,產生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syndrome),輕則顫抖、腹瀉、躁動、重則肌肉僵硬、發燒、癲癇甚至喪命
很多人會接觸甲基卡西酮都是因為好奇跟誤食,喝杯「咖啡」又無妨,誰知道咖啡裡有毒…導致誤食者不自知,甚至是同伴起鬨、誘騙或下藥誤用,這在娛樂場合或聚會中很常發生,若當下使用了甲基卡西酮,整個人會看起來異常興奮、亢奮、情緒激動進而容易起衝突,有的人則會無意識抓身體,等藥效發揮完畢後呈現瞳孔收縮、眼睛呆滯、過度消耗的倦怠感,無論在參加聚會、救護現場遇到類似情境,可以思考是否有誤用或濫用這種毒品的可能,不過急救現場沒有解毒劑可以用, 請積極抗癲癇跟降溫吧!
甲基卡西酮跟其他毒品一樣長期使用會成癮,這其實是源自中樞神經的酬償系機制,所謂的酬償是人體在攝食或性行為時產生多巴胺達到快樂的一種作用,並藉由這種作用趨使人體本能的去做這件事,以達到活下去或繁衍後代效果(上帝是計畫通???),而毒品就是藉由快速產生多巴胺讓濫用者產生驅使感及依賴,但越快速和大量的多巴胺時間久了之後就會破壞酬償中樞,使得同樣劑量達不到以往的快感,因此只能提高劑量而更無法自拔
這篇文章是希望大家能對常見的毒品能有點認識並多點堤防喔,凡是怪怪的飲料、長得漂亮的咖啡奶茶包,即使同伴起鬨叫你喝也拜託別碰,勿忘一句常在勒戒圈流傳的話:「我只是好奇用幾次而已,怎麼就放不開了!」,出門要玩的開心,但別帶著餘毒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