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軍觀點】近日陸軍無人機反制系統的爭議再起,媒體質疑此標案的公平性引起陸軍發新聞稿澄清,受限於法規及專業人力不足,台灣的採購方式一直為人詬病。今天我們來看俄烏戰場反無人機的更新。
北韓士兵援俄與烏克蘭作戰,烏克蘭首支流出的影片顯示北韓士兵沒見過無人機,甚至好奇地觀看,之後就遭到覆滅的打擊,無人機由於便宜精準,在沒有干擾的時候單兵幾乎很難躲過其攻擊,而小型無人機的難發現特性也使雙方不斷的想辦法解決此痛點。
近日俄羅斯和烏克蘭士兵手上分別出現名為「Guru」及「Minion-Bob」的無人機偵測器,其功用是可以偵測四周的無線電頻率,也就是偵測無人機控制器跟無人機之間通聯的頻率,藉此發現四周有無人機並加以干擾。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無人機不斷在進化,使用的頻率廣泛,因此干擾系統要能迅速對應,否則不同頻率的無人機同時進攻,無法及時反應的情況下干擾系統可能就被炸毀,少了反制系統剩下的又是一面倒的屠殺。

中東地區真主黨的自殺無人機也找到穿透以色列防空網的方法,他們使用的Sayyad 107無人機翼展只有不到2公尺,雷達訊號低,難以被發現,也成功襲擊海法南部賓亞米納戈拉尼旅訓練基地,造成多人死傷後,又成功攻擊內坦雅胡的住家,無人機可以頻繁地改變高度和方向,使追蹤工作變得複雜,以色列的防空偵測可以說是密不透風,如此仍然無法偵測及防止中小型無人機的攻擊;台灣廠商能自製高效率雷達有效偵測更小的無人機,且偵測距離更遠,價格又便宜許多,實在難以不讓人起疑。
撇除反制系統,俄羅斯開始在庫爾斯克戰場上大量使用光纖無人機,社群媒體上流傳中國的工廠加班製造光纖無人機使用的光纖大量出口到俄羅斯,不怕反制的無人機將會是戰場上的另一威脅,恰巧其來源又是中國,未來難保國軍不會碰到相似的威脅,到時候的反制方式為何?在用石頭丟的方法之上應該有更多可以預先設想準備的方式,未雨綢繆才是現在應該要做的準備,無人機已經落後,連反無人機都繼續落後就說不過去。
同樣的情況也可以設想未來的台海衝突,侵擾的無人機若是不同頻率,從不同的方向襲來,則目前得標廠商的系統能否應付此威脅?這些都需要實際測試才會知道,國防部一直為人詬病就是他像國防布,所有都遮起來不讓外界知道;公開透明就是最好的防弊,能否有效偵測干擾攔截絕對不會是機密,反而能增加民眾的信心,除非採購的東西不佳,與其發無法信服的澄清稿,不如讓人眼見為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