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軍風生活】就讀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三年級的祁婧昀,出生於嘉義縣,父母都已從教職退休,在公務員家庭長大的三個小孩,祁婧昀哥哥也是職業軍人,姐姐是警察,因此耳濡目染之下也走上相同的道路,自己選擇國防大學就讀。
選擇就讀軍校的原因
高中學測放榜後,由於本身對語文有興趣,因此選擇並錄取中正大學的中文系,但考量到未來的職涯發展,加上學校教官以及家人的建議,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的新聞系能訓練口語的表達及思辨的學習,未來職業也有保障,退伍後還是有相關的專長,最後選擇了讀軍校。

軍校教育課程
由於畢業後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新聞系的學生除了政戰學院基本的部隊輔導長、心輔官出路之外,還有機會擔任單位的新聞官、宣傳相關的攝影官等,或是到軍媒單位、心戰大隊、軍聞處等單位服役,因此系上的授課內容除了基本的傳播理論、攝影技巧、採訪寫作等課程之外,還會依照大家的志向進行分組,對拍影片、做廣告比較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文宣傳播組,對理論、危機處理較擅長的學生就可以選擇公共事務組;文宣傳播組主要就是學習多媒體相關的拍攝製作等軟硬體操作及拍攝原理技巧等知識,至於祁婧昀選擇的公共事務組,則會學習像大數據分析、公關危機事件處理、媒體心理學等課程,幫助祁婧昀提升與人溝通的技巧以及數據處理與分析的能力。從傳統新聞、廣播道新媒體數位、網路、社群平台等,另外包含專業節目、紀錄片的拍攝方式等,都是新聞系學習的範圍。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新聞系比較特別的學科是統計學,由於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主要都是文組的學生,因此新聞系的統計學就成了大家頭痛的挑戰,為了有精確的數據分析,統計學又是必學的科目,且偏向專業目的使用而非通識課程,因此雖然困難,但對於之後的工作應用其實非常有幫助。
軍校與民間大學的不同
國防大學每週會安排兩堂軍訓課,課程內容主要是基本教練,目的是訓練我們的儀態以及部隊的整齊度與精神;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三項體能測驗,學校也會安排游泳、五百障礙及球類運動,充滿多樣性;學校也有校旗隊、軍樂隊、連旗及合唱團等榮譽職可以自由申請參加,祁婧昀就是合唱團的一員,每週三四都有固定的練習時間,並聘請專業老師的指導。
祁婧昀從一年級開始參加合唱團,通過初步的篩選及訓練後,加上二年級的活動參與及行政助理的歷練,目前是復興崗合唱團的團長,除了學生本質的課業外,團長一職要學習許多的行政作業,像每年都會受邀的北投溫泉季表演,以及到關渡醫院的關懷表演,還有3月的全國比賽跟國父紀念館音樂會,這些都需要與外界對口溝通協調以及帶領團員達到訓練目標,甚至需要對個別學員溝通,責任、壓力會讓人成長,種種過程無形中增加許多歷練,訪談過程中祁婧昀邏輯清楚口語清晰,面對鏡頭都能侃侃而談,與外界對軍校生的印象有很大的落差。

就讀軍校的轉變
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最難適應,雖然是週休二日,但必須往返嘉義回家,祁婧昀坦承當時每週收假都是從台北車站一路哭到校門口,讀軍校與外面一般大學最大的差異就是要學習服從,需要遵循許多規定,從頭髮、服裝、寢室到作息、姿勢、講話方式,這些都有統一的規範,這對於部隊嚴整性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我覺得軍校很注重禮節,看到師長、學長姐要問好,對上級講話或傳訊息要有禮貌,外界看來是食古不化的教育,其實這些外在的規範無形中會成為習慣,對待他人保持禮貌,反而給人穩重成熟的感覺。
不過我從未想過要退學,因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必須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如今一晃眼也升到三年級了,真的很感謝我的父母親和男朋友,是他們一直帶在身旁的陪伴及鼓勵,才讓我支撐到現在,所以我也不會辜負他們的付出,會繼續在國軍這條路走下去。
軍校優勢及未來出路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新聞系過往的男女比例在3:1左右,從祁婧昀這屆開始女生數量提高到2:1,今年國防大學新聞系的新生女性人數已經高於男性,顯見國防大學逐漸與民間大學的就學意願拉近,由於未來的出路穩定,反而成為父母建議女兒的出路,且環境單純管理良好,不用擔心食宿及安全問題,家長也很放心,未來工作穩定有保障,且遇到的潛在對象都屬於正面個性居多,因此反而成為新的熱門選擇,以新聞系來說,師資有經驗加上專業的設備,未來下部隊的工作又是實際能跟民間接軌,實際經歷才會說好,這也是許多軍人世家產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