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從履帶傳統到輪式革新,美軍次世代自走砲競賽開打

從履帶傳統到輪式革新,美軍次世代自走砲競賽開打

圖:Elbit Systems官網、DVIDS、軍傳媒 文:軍傳媒 Giovan

by admin
25.9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根據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報告,美國陸軍在「長程火力(long-range fires)」方面仍欠缺四大能力:射程(range)、殺傷力/破壞力(lethality)、機動/射後即撤能力(mobility)、與生存能力(survivability)。美軍陸軍目前仍大量使用履帶式自走砲,如 M109A7 Paladin 系列(155 mm履帶式自走砲)與其它拖曳式火砲。為何美國陸軍仍大量使用履帶式自走砲,從制度與後勤維持角度來看,履帶平台具備較佳的越野能力、可與主戰車/機械化步兵部隊共進步、戰術整合性高,符合美軍攻勢作戰部隊的需求。

觀察俄烏戰場後,美軍反思現有的155 mm履帶自走砲/拖曳砲的射程與彈藥量,在與潛在近/中等對手(如地面部隊、反砲兵系統、遠程火力系統)對抗時顯得不足,且戰場經驗顯示在高速變化的作戰環境(尤其聯合、機動、散布部署)中,傳統重型砲兵系統的佈署時間、移動靈活性、重裝備保障鏈條成為瓶頸。且一旦衝突產生,155 mm砲彈需求激增,目前工廠產能需提升,因此美國陸軍提出火砲現代化的目標,發展更長射程、更機動、能更快速部署/撤離、且彈藥與後勤能夠支援大規模火力持續性的系統,也就是次世代自走砲Next Generation Howitzer (NGH)系統。

Elbit Systems 的SIGMA NG執行測試射擊 圖片來源:Elbit Systems 官網

目前的競爭對象有Elbit Systems USA的SIGMA 10×10輪式自走砲、Hanwha Defense USA的K9 Thunder改良版、Rheinmetall Vehicles的輪式自走砲、BAE Systems Bofors的歐洲砲兵整合方案、Leonardo DRS + KNDS的競爭方案

目前的幾個競爭對手中。Elbit Systems USA的SIGMA NG是以輪式(10×10)平台為基礎,但由於其平台可採用美製車輛(Oshkosh Defense),且預計在美國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工廠生產,「美國製造」成分大幅領先其他競爭者,符合川普總統的政策,加上美以關係良好,因此其獲選呼聲大幅提高。

Elbit Systems USA的SIGMA NG為一款採用155 mm/52口徑長砲管的自走砲系統(Self-Propelled Howitzer, SPH),採用輪式10×10平台,因此可依照客戶需求選擇且其火砲與卡薩自走砲不同,能360度旋轉,與萊茵金屬的設計類似,因此不需整車移動即可對新目標展開火力。

Elbit Systems USA的SIGMA NG配備全自動裝彈系統:包括彈體、推進藥包皆能自動化上彈處理,乘員人數只要三人就能在保障乘員安全的裝甲駕駛艙內操作。彈藥量可攜帶約 40 發155 mm砲彈,並具備多發同時命中(Multiple-Round Simultaneous Impact, MRSI)能力。

不過美軍是攻勢作戰,有全球部署需求,包括亞太、偏遠地區、山地或林地環境,因此可能也傾向採用履帶系統展現更強跨地形能力。此外美軍很重視「射後即撤」(shoot-and-scoot)能力,以對抗敵方反砲兵火力,因此新系統也要考慮部署快速穩定、生存能力與整體系統成熟度等多方要素。

萊茵金屬的輪式自走砲 圖片拍攝:軍傳媒 Joey

輪式自走砲優點

輪式自走炮的一大優勢在於戰術機動性,其具備公路移動快、部署準備時間短、輪胎損耗較履帶經濟等優點(例如輪胎不需仰賴單一履帶膠塊來源,不會像陸勝一號演習一樣M88A1因為缺乏履帶膠塊料件無法行駛)。但輪式車輛也有其限制,以烏克蘭戰場來說,輪式平台在歐洲平原、公路網路密集的戰場環境中適用,但在泥濘、崎嶇或軟地形時就不如履帶。

俄烏戰場上,雖然履帶式自走砲多了裝甲,有較好的防護效能,但一旦履帶被破壞無法移動就成了活靶,反而是多輪式車輛有較高的移動能力餘裕,即便少數輪胎毀損仍能勉強移動,且戰場上活躍的小型自殺無人機基本上彈頭裝藥都不大,破壞力有限,只要不被誘爆彈藥基本很難一擊必殺,對裝備的損傷其實不大,因此砲組通常將備射彈藥分開存放。 不過以台灣來說,基本上的行徑路線都是既成道路,輪式車輛將遠比履帶車輛適合,且良好大型底盤的越野能力將不輸國軍採購的「野戰救護車」。特別預算中將M109A7自走砲放入採購清單,先不管是否美國願意出售,但成本較低的輪式自走砲也應該列入國軍的採購評估之中。其能自行維修的底盤系統對於平時甚至戰時的裝備妥善率以及裝備修復力來說是很重要的考量,越野能力相較於快速移動能力反而是比較次要的,且能大幅降低國軍保修負擔。預算提高不應該是趁機買貴的裝備,每一分錢都應該用在最有效的地方,期盼再特別預算中能見到更合適的採購規劃。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