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殺傷力夠又不會太重,105公厘戰車砲鹹魚翻身

殺傷力夠又不會太重,105公厘戰車砲鹹魚翻身

圖:日本自衛隊 文:軍傳媒 Bryan

by admin
5.9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軍事科技】烏克蘭戰爭進行了一年多,除了一開始的入侵,整場戰爭中戰車對戰車的裝甲對決很少見,偶爾出現但而不是常態。戰車大多被飛彈、地雷、無人機、火砲摧毀,而不是敵方戰車的穿甲彈。

從烏克蘭的夏季反攻、俄羅斯的阿夫迪夫卡攻勢,在許多情況下,戰車被用作突擊砲來支援步兵的攻擊,儘管新戰車 120 公厘戰車砲具有高效的 APFSDS 彈藥,能有效對付敵方戰車,但老舊砲管發射新的 105 公厘彈藥對步兵具有更高的殺傷力,並且可以攜帶更多發彈藥,而可編程 105 公厘 高爆彈(HE) 非常適合直接射擊壕溝、陣地、據點等任務。

由於無人機的橫行,裝甲單位未來的生存能力將減少依賴被動厚重裝甲,而需更依靠能夠擊敗反戰車飛彈和小型空中威脅(尤其是無人機)的主動防護系統,以及強大的機動性,快速轉移陣地並隱蔽起來。作戰機動性在戰場上變得越來越重要,將部隊從一個地區快速重新部署到另一個地區的能力可能是決定戰場勝敗的因素。重量更輕、更敏捷的輪式輕裝甲車輛更能勝任這一特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日本和義大利持續投資 8×8 輪式砲車,Type-16 MCV 和 Centauro 可提供強大的火力,而成本卻遠低於主戰戰車。日本公路網發達,輪式車輛更能快速移動,除了提供火力支援外,也可擔任偵察和戰車殲擊車角色。

戰車的衝擊力在戰場仍是必要,但以哈戰爭和阸,但以哈戰爭和俄烏戰爭的經驗也迫使各國隨之調整,美國啟動M10輕戰車計畫就是為了搭配M1種戰車在戰場的需要,且搭配主動防護和雷射硬殺系統,未來的戰場型態隨這科技改變不斷在變動,台灣的M60A3TTS會不會反成為難得的寶貝。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