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軍事科技】現代戰場上,激動成為砲兵生存的要素,小到迫擊砲大到155公釐自走砲,在無人機滿天飛,能輕易被敵方遠距離觀測到的時代,「機動」已經是提高砲兵生存性的必備要素之一。
俄烏戰場上,自走砲大量取代傳統砲兵,烏克蘭獲得的軍援包括法國凱薩,瑞典弓箭手等輪車自走砲之外,也獲得M109、海馬斯等機動火砲,且獲得不錯的戰果,也受到烏軍的好評。各國看到戰場實戰測試,也紛紛開始相對應的研發,同時將類似概念下放到迫擊砲上。目前世界上像以色列伊斯雷爾武器工業(IMI)生產的Cardom、芬蘭的魯萊與挪威的北納特裝甲合作開發了AMOS(Advanced Mortar System)、俄羅斯的2S31 Vena等。
萊茵金屬公司作為火砲生產領域的佼佼者,自然也投入精力在研發上,為了適應各種平台載具,研發出「雷神之怒」(RAGNAROK)120公釐迫砲系統。「雷神之怒」(RAGNAROK)120公釐迫砲系統是一款自動化的迫砲系統,砲彈口徑是120公釐,火砲本身不到310公斤,系統整體重量則低於1100公斤,大部分的載具都可負荷,「雷神之怒」(RAGNAROK)120公釐迫砲系統規格如下:
- 火砲:Tampella 120 公釐迫擊砲
- 系統尺寸:長1.778公尺、寬1.275公尺、高1.097公尺
- 射程:8公里
- 砲管角度:360度旋轉,俯仰0-87度
- 瞄準:Vingpos 自動瞄準系統軟體
- 射速:由手動裝填射速決定,每分鐘約15發

當初萊茵金屬公司對「雷神之怒」(RAGNAROK)120公釐迫砲系統開發重點是以盡可能低的價格實現盡可能高的射速和模組化,因此砲管可通用現有任何120公釐砲管,迫擊砲系統也可選擇不配備獨立火控系統,同時不採用自動裝填以降低複雜度和成本,迫擊砲的旋轉與俯仰由電力驅動,沒電時也可由機械式旋轉取代。由於整個系統重量輕,除了已經整合到Boxer 8×8 Boxer多用途裝甲車中,也可用於6×6和4×4的輪車中,目前西班牙的Gidran 4×4裝甲戰術車也已經完成整合。


為了能夠給輕裝部隊提供一種「簡單、模組化且廉價」的迫擊砲支援火力,並且仍然具有完全的射擊和機動能力,萊茵金屬北歐分公司將「雷神之怒」(RAGNAROK)120公釐迫砲系統改裝到牽引式拖車上,更加簡化了系統複雜度及泛用性,裝載在拖車平台上的「雷神之怒」(RAGNAROK)120公釐迫砲系統可以由任何4×4越野輪車拖曳,裝備不受限於固定單位,連皮卡也能輕易拖曳,載具故障也能輕易更換;拖車武器平台到達定位,只要降低固定腳架,利用全自動的火控系統就可快速計算彈道射擊,射擊完畢短時間就上車走人。
台灣除了現有的CM-22迫砲車外,也曾嘗試將120迫砲放置於雲豹裝甲車底盤上,雲豹裝甲車底盤造價就數千萬,且若無自動火砲計算系統及自動裝填系統,似乎就有點大材小用,拖車式的迫擊砲系統概念採減式思考,只留下最需樣的元素,不失為另一種建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