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日前中國公布18位中華民國國軍政治作戰局心戰大隊的成員發佈懸賞,國防部第一時間也發布新聞稿,指出中國意圖分化國人、矮化我國政府,實施認知作戰之意圖明顯,希望國人繼續支持國軍。
國軍的心戰大隊是專責心戰、心防、宣慰等作為的政治作戰專業單位,隸屬於文宣心戰處,是由民國44年的戰地政務工作大隊延革而來,下轄六中隊。具戰鬥、機動、獨立、專業與彈性特質,戰時以特遣隊形式分派到軍團或旅級單位受其管轄執行相關任務,其核心任務包括:
- 對敵心理作戰:透過傳單、廣播、電波訊號、網路訊息等,影響敵方士氣與認知,削弱其戰意。
- 對內輿情維護:在戰時或重大軍事行動中,維持國軍部隊與國內民心士氣。
- 戰場訊息控制:包括假訊息防護、敵方輿論滲透反制,以及協助聯合作戰中的資訊作戰。
- 相關情資收集:與情次室不同,心戰大隊的情蒐中隊比較著重在社會經濟人文等資訊收集,而非政治軍事方面的情報收集。

心戰大隊單位歷史上曾在兩岸對峙時期廣泛使用「空投傳單」、「對岸廣播」等手段,例如利用 C-123、C-130 運輸機空投勸降或宣傳傳單,以及砲射的砲宣彈等,或是透過位於金門、馬祖的播音站,以及強力電台在福建、廣東沿岸播放台灣的訊息。現今則逐步轉型,強調與資安、電子戰、輿論戰相結合,目前軍方心戰大隊下設6個中隊,任務內容包含數據分析、輿情趨勢、國際情勢、資訊心戰、敵情研析、網路維護、心戰廣播、遠端遙控、即時傳遞、藝術宣慰、文宣設計、戲劇拍攝、戰術心戰、心戰喊話等。



韓國類似的單位
韓國軍方對應的單位是韓國國防部直屬心理戰團部隊(Defense 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Group),該部門的任務之一即包括心理戰在內,韓國心理作戰部隊的核心特色是「以北韓為單一作戰對象」,其組織設計與任務分工大致包含:
- 前線廣播單位:設置在非武裝地帶(DMZ)南側的高功率揚聲器,直接向北韓軍人與居民播放訊息。
- 對敵資訊滲透:透過傳單空投(常由無人機或氣球釋放),傳遞新聞、南韓流行文化資訊、民主自由理念。
- 資訊作戰與輿情操控:搭配韓國情報機構,利用網路與媒體滲透影響朝鮮內部認知。

在南北韓對立較嚴重時期,南韓曾對北韓執行多種心理宣傳作戰,使用的方式包含:
- 空投傳單:長期以氣球方式將成千上萬份傳單送入朝鮮,內容涵蓋民主政治、南韓經濟成就、金氏政權醜聞,甚至是南韓偶像劇、流行歌手圖片,藉此削弱北韓政權對資訊的壟斷。而朝鮮之前的反制手段是以空飄氣球搭載大量排泄物穢物等試圖造成恐慌。
- 前線高音喇叭廣播:在軍事對峙升高時,韓國會開啟前線揚聲器,播放新聞、K-POP 音樂、甚至揭露北韓軍方高層貪腐訊息。此舉往往引發朝鮮強烈反應,包括砲擊揚聲器設施或威脅報復。
- 數位資訊滲透:隨著網際網路與行動裝置滲入朝鮮,韓國與民間脫北者團體開始利用 USB、SD 卡走私韓劇、電影與新聞資訊,使朝鮮人民逐漸接觸外界現實。
- 議題設定與心理衝擊:在南北對峙的宣傳中,韓國會刻意揭露北韓糧荒、軍人待遇差、精英階層特權等敏感議題,打擊基層士兵的忠誠與信心。

台韓心戰大隊的差異
台灣跟韓國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手體量的差異,台灣面對的是擁有龐大網路戰、資訊戰體系的中國大陸,對手能運用龐大的社群平台與媒體滲透,區於防守的地位。而朝鮮因為鎖國政策,使得韓國的心理作戰著重物理突破(傳單、廣播)與文化輸入(韓流影像、音樂)兩方面,直接對北韓邊界軍人與民眾進行滲透。
以目前的功能來說,心戰大隊大部分還是對內為主,因此一些國軍的活動(例如93軍人節、營區開放、高中儀隊競賽等)都可以看到心戰大隊的身影,主要協助國軍對民眾形象的宣傳,其中義工隊以及活動中會出現幫民眾畫肖像的單位就是心戰大隊。中國選在這時發佈相關的通緝,利用我國自由民主社會資訊流通之特性,拼湊、偽造個人資料,且大部分與其主責工作內容明顯不同,其挑國慶時機意圖分化臺灣社會、打擊民心士氣的用意顯而易見,加上一般民眾對心戰大隊的認知不高,很可能就被帶風向。面對中國的各式認知作戰,國人在各方面皆應明辨是非。
